top of page
泰安宮

鹿東泰安宮

林妤楹-編撰:
泰安宮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民國61年(西元1972年)建立,當時陳姓家族的信眾們在廟宇前院舉行慶典活動。建廟後,原本分別在陳姓、柯姓和廖姓家族庭院舉辦慶典的五穀聖帝、玄天上帝和三代祖師,統一合祀在泰安宮內,這裡除了成為村民祈求五穀豐收、神明庇佑的聖地,也承載著當地信仰的重要角色。

鹿東泰安宮主祀五穀聖帝、玄天上帝與三代祖師,同祀中壇太子、福德正神與註生娘娘,庄民組織「勤習堂」獅陣,奉宋趙太祖、白鶴祖師、識府姑娘為祖師。

自日治時期以來,庄民就議定每年舉辦拜天公祭典迎請下茄苳泰安宮天上聖母回庄遶境的傳統慶典,這項傳統仍然延續至今,在正月初九日舉行拜天公祭典,以及迎茄苳媽祖遶境,居民們尋求天上聖母的庇佑和祝福。

鹿東泰安宮除了是宗教信仰的中心,也成為地方文化的象徵。在村長陳重安先生和泰安宮主委陳鴻飛先生的努力下,鹿東村勤習堂獅陣得以復興,讓當地居民能夠學習舞獅的技藝,將這項傳統文化保存下來,並在每年的遶境慶典中展示。

鹿東埤頭獅的由來
鹿東埤頭獅是在鹿東村盛行的一種獅陣表演。獅陣俗稱「弄獅」,通常在鑼鼓音樂的伴奏下,模仿獅子的各種型態動作,展現各種技巧和動作,如請金、開大小門、踩日月角、踏七星、咬獅蝨、探爐、弄雙獅、踏六路、踏八卦等,吸引著觀眾的目光。

獅陣在台灣擁有深厚的歷史,起初是因為早期台灣社會各鄉村間經常發生衝突而產生。為了自保,當時的村民學習武術,其中勤習堂是鹿東村發展出的一個武術流派,具有防衛鄉里的功能。獅陣就是常和這些武術結合,需要展現氣力、高難度的技巧性,以及扎實的步法。

1967年,鹿東村的陳德合和廖水量先生在祭典結束後發起成立鹿東勤習堂,並開始舞鹿東埤頭獅。然而,隨著老師父相繼過世和年輕人外流,這項文化逐漸式微。


直到2010年,鹿草鄉農會和鹿草鄉公所的支持,以及陳鴻飛主任委員和陳重安村長的努力,除了村內的成年人開始練習獅陣外,到了2012年時,鹿東社區也與鹿草國小合作成立了獅陣社團,重振了勤習堂舞獅技藝的傳承。

陳明典師父師承西螺七崁,有四十年以上的獅陣教學經驗,並且擁有教育部所頒予的國家A級傳統技藝教練證照。如今,他致力於傳授技藝,使鹿東埤頭獅得以繼續保存並在當地文化中延續下去。
牌匾
bottom of page